当前位置government
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 首页新区政务政策文件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河口市“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的通知

梅政发〔2022〕8号

发布时间:2022-11-15 11:05:00 来源:
字号: 打印 微信 微博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办局、直属企事业单位,驻梅有关单位:

《梅河口市“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2022年10月28日第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梅河口市“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

 

前 言

“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统筹“三个五”发展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的载体,符合吉林省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转型升级需要,对发挥各地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优势,加强区域互动互补、协同多赢,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

梅河口市在“一主六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起到重要作用,是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白松长通至辽宁(丹东港、营口港、大连港)大通道、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一圈、一线、一道、双廊、一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承担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食品加工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对促进长白通(丹)大通道布局更加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加快推进梅河口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步伐,强化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结合梅河口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牢牢把握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争创全国先进水平两条主线,以建设“梅河新区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为总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三三四四五五”战略布局,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对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全面融入“双廊”建设,打造生态旅游,构建优质交通网,夯实农业基础,将梅河口市打造成为“一圈、一线、一道、双廊、一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

(二)基本原则。

坚持项目为纲,全面推进。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有力抓手,积极谋项目、上项目、建项目,完善充实项目储备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强化要素保障,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增效。

坚持创新驱动,智慧引领。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协同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聚焦“数字梅河口”战略部署,推动“产业+数字”和“数字+产业”,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梅河口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立足梅河口市产业发展实际,整合地区优势,大力培育各产业的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稳步推进,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独具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统筹安排发展目标、建设时序和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在“4+3”产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引领产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将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摆在突出位置,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着力点,突出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推进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22年,实现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建筑及其配套产业初具规模,逐步发展,形成“4+3+N”产业新局面。形成中药、生物制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健康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集聚发展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加快;商贸物流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质量明显提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初步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梅河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区域内交通设施基本成网,初步建成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交通体系,建设成为长春市卫星城市。

到2025年,全面建成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旅游等产业体系,装备制造业、建筑及其配套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成超百亿元医药健康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产能产效明显提高,建成食品加工产业高地;建成吉林省东南部省级区域性物流枢纽;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建成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建成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中的优质休闲度假名城,力争建成两个5A级旅游景区;全面建成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交通体系,成为白松长通至辽宁大通道节点城市。

二、主要任务

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和梅河口市基础优势,强化优势产业率先突破、关键领域补齐短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整体水平跃升。壮大医药健康产业,优化食品加工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面融入“双廊”建设,提升商贸物流产业,完善现代服务业,主动对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打造生态旅游,有力支撑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发展,构建优质交通网,拓展白松长通至辽宁(丹东港、营口港、大连港)大通道功能,夯实农业基础,助力构建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

(一)培育优势产业,全面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1.提升商贸物流产业。

围绕扩大内需、适应消费方式转变的要求,推进传统商贸物流产业转型提升,培育发展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产业链创新链高效衔接、协同发展。开展重点商圈提升行动,继续优化中心、河东、西街、北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等五大商圈,建设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多个城市商业中心,打造体现城市风貌的商业景观和适宜休闲、购物、美食的商业场所。加快传化物流等项目建设。依托已建成的红星美凯龙、凯购城、跃兴农产品物流城、民生仓储保税物流园区、青田进口商品城等商贸物流设施,支持现有果仁、大米、建材、农机、农资、农贸等专业批发市场标准化改造升级,同时跟进特色市场建设,打造东北三省最大的农产品和果蔬批发市场、中国北方药材药品交易市场、亚洲果仁集散中心、东北亚欧洲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梅河口石化产品交易中心。依托已建成的商贸物流城和通化内陆港,主动对接辽宁省的丹东港、大连港以及吉林省的珲春口岸,拓展沟通联系,通过“借港出海”从而扩大梅河口对吉林省东南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大力推进医药、果仁、生鲜农产品、方便食品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直供大型商超、便利店、电商和终端消费者的冷链物流业态和服务模式,实现“最后一公里”安全物流配送。以国道202线为主轴,依托“一主两翼”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山城镇现代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对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辐射服务东北区域的梅河口商贸物流带。(责任部门: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2.完善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依托人民大街、建国路,规划打造金融一条街,重点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有特色的城商行以及有实力的证券、期货、保险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参与农联社和民生银行改制工作,组建政府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探索由市财政联合高新区,针对医药、食品主导产业及未来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设置产业发展基金,坚持“产业、金融”双轮驱动,重点推进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健全普惠金融机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服务网点,设立小微、三农专营机构,增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优化小微企业贷款管理,缩短融资链条,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有效应用支农再贷款和合意贷款政策,积极开展面向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根据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垂直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构建产品质量保障追溯体系。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种养加工与销售结合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开展“电商村、电商镇”创建活动,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云端大数据平台,促进产品网络销售。依托梅柳辉东一体化协作区,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建设网络销售体系。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与传统商贸服务的融合发展,鼓励传统生活服务企业依托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提升企业精准营销能力,发展“以销定产”及“个性化定制生产”。(责任部门: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完善创新研发体系。坚持面向企业和市场的科研方向,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为依托,充满活力和开放的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到工程化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扶持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骨干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申报科研项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抓好重点中试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吸引创新要素,统筹创新资源和研发力量,力争在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重大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支持技术机构由提供单一服务向提供综合服务延伸,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的检验检测认证企业。争取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和检测实验室建设。(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发展创业孵化服务。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孵化器,积极探索“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新型运作模式,鼓励孵化器市场化运作,努力实现梅河口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运行机制科学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服务平台标准化、服务内容国际化的孵化器建设“六化”目标,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探索“众创空间”等“孵化器+创业风险投资”的新型孵化模式,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要通过完善服务功能,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服务。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方式,提升孵化器专业服务能力。重点抓好医药健康特色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器、双创中心、梅河口市慧谷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工业新城高端医药孵化创业示范区建设。(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培育养老产业。抓好国家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级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建设,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建设适应多样化需求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引进民间资本建设专业性养老护理机构,改造整合现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创新养老服务运营方式,坚持对口支援与共同发展相结合,在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改革试点,进行服务外包经营管理,使之与行政管理部门脱钩,委托民间组织或社会力量管理和运作。探索小型民办养老机构依托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连锁管理的模式,加强规范运作,提高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医养互相衔接的服务模式。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护理院、康复医院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利用现有的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二医院等综合医院开展关爱老年工程,增加老年病床数量。支持吉林建设集团、益通房地产等企业建设集养老、养生、休闲为一体的都市田园居家养老项目。(责任部门:市民政局、市卫健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推动“数字梅河口”建设。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施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等“五大任务”,建设数字+产业提升工程、数字+农业创新工程、数字+社会事业现代化工程、数字+政务服务工程、数字+社会治理工程、数字+民生改善工程、数字+生态文明工程等“七大工程”,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全面发展新路。(责任部门: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二)做强制造业,支撑“双廊”建设。

1.壮大医药健康产业。

打造百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积极把握省委、省政府“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重大机遇,依托国家火炬梅河口现代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吉林省梅河口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巩固和提高化学药产业优势地位,培育生物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健康产品及服务,突出发展物流、包装、研发、检测等相关配套产业,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国家级长白山医药健康基地、东北亚区域性大健康产业基地,建成超百亿元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加快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研究与示范推广,建立良种生产示范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民按标生产、规范管理,推进中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肥一体设施,建成能排能灌、土质良好、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高标准中药材生产基地。支持人参、五味子、梅花鹿等“吉林省(国家)北药基地”核心中药材大品种规模化种植(养殖)。(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大力发展中药。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规范中药材初加工,坚持增强优势、高端突破,围绕重大工艺改进、药效机制、临床再评价和药物经济学等研究内容,积极推进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深度开发,重点支持天衡制药芹槐胶囊等新药创制和止痛化徵胶囊、谷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芪棱片、九味双解口服液等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加快现代中药产业的优化升级。(责任部门:市工信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着力发展化学药。鼓励四环制药、步长制药、弘美制药、谷红制药和万通药业等现有医药企业实施扩能改造、新品种引进及市场开发;积极引进域外企业来梅新建或兼并重组化学药企业。通过资源互补、资源优化的方式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完善产品线,增强产品组合竞争力,为企业建立中、长期可持续增值发展能力。坚持以仿制带创制、以制剂带原料发展,一手抓专利即将到期的“大药”仿制开发,一手抓创新药物研制与孵化,积极推进老品种技术提升与开发,将化学药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责任部门:市工信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积极发展生物制药。坚持创制与仿制并举,开展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等基因工程药物研发与产业化,推进吉林四环胰岛素中试进程,尽快形成产能;支持多组分生化药物大品种技术提升、扩大产能,培育生物制药产业整体竞争优势。(责任部门:市工信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努力发展健康产品及服务。充分利用本市大力发展大健康的机遇,推进传统生物医药产品向健康产品及服务延伸,借助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高附加值保健食品开发与产业化,重点开发膳食纤维、特殊膳食、营养配餐药膳等特色功能食品,支持麦孚特医食品产业园建设;依托制药和科研优势,重点推进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素补充剂,以及活性肽、胶原蛋白、酵素等高附加值生物技术保健食品生产。结合本市特色中药、养生产品、保健食品等,开展养生、保健和康复等特色健康服务。规划建设一批集养生养老、医疗康复、健康旅游、生态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服务项目。(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文旅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促进发展医疗器械。坚持重点培育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知名企业,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大力发展高值器械耗材。重点发展如心脏支架、心脏瓣膜、脊柱、耳蜗、人工晶体等高附加值的产品,推动精密加工制造企业与高值耗材企业对接,促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大力打造高值器械耗材高地。大力发展体外诊断试剂。创造分子检测、免疫、流式细胞仪、分子检测试剂等,推动体外诊断与精密机械加工产业协同发展。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吸引企业、人才等优质资源,强化产业集聚。(责任部门:市工信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2.优化食品加工产业。

做大酒精及酒类产品加工。依托龙头企业和玉米种植基础,深入推进玉米精深加工,促进酒精及酒类产品生产。推进阜康酒精加快转型升级,支持阜康酒精实施“上量”“上市”“双上”工程,注重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世界级酒精生产基地。与中国白酒金三角园区开展全面合作,加快泸源酒业项目建设,促进酒类生产企业资源整合,通过升级改造、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开发系列特色酒类产品,推进10万吨新梅河精酿啤酒项目、菊乃香清酒项目建成投产、形成销售网络。打造高知名度的酒类产品品牌。(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做细粮食加工。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水稻、玉米、杂粮为原料的粮食加工业。充分发挥“梅河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优势,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与“珠三角”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大力促进产品向高、精、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强化以大米为原料的功能食品开发,打造国内知名的梅河绿优米品牌;探索玉米精深加工,重点开发玉米淀粉糖、玉米蛋白粉等玉米食品;推动杂粮在初加工的基础上,向营养、保健和复合食品等领域延伸。进一步加强粮食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冷面、米线等产业。(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做强果仁加工。充分利用梅河口果仁知名度高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推动果仁加工向规模化、标准化、精深化方向发展,打造梅河口市亚洲最大果仁加工集散地。整合果仁加工企业,加快标准化果仁园区建设,推进果仁加工企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果仁系列产品;加强脱皮果仁的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推广果壳生产可降解环保型餐饮具、造纸浆粕、活性炭等技术的应用。重点推进东北亚果仁集散中心(果仁产业园区项目)、弘越果仁食品深加工等项目。通过举办大型产品展销会等方式,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启动俄、朝、蒙松子原产地市场化整合,推动全球松子原料一体化发展,实施渤商所交易平台和交割仓建设,打造“世界松子之都”。(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做优畜禽加工。在加快发展梅河品牌鸡、品牌猪、肉牛等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和绿色养殖的基础上,壮大畜禽产品加工业。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物流、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推进畜禽标准化屠宰,加快推进肉类分类分级,扩大真空冷鲜肉和分割肉市场份额。引进“沟帮子”等企业。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扩能改造、研发新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酱、卤、熏、烤、风干、西式、发酵、汤煲等多品种、系列化、全营养、精包装肉制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骨、内脏、血液、羽毛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骨粉、骨油、高品质血粉、血浆蛋白粉、肠衣以及具有保健功能的生物制品等,提高其附加值,着力构建生猪、肉鸡、鹅、长白飞鸭、梅花鹿等畜禽精深加工体系。推进田源农牧、正方农牧、耘垦牧业等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产品价值和知名度。(责任部门:高新区、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做精菌类及果蔬加工。依托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在积极拓展食用菌、设施蔬菜、水果等绿色、有机产业基地规模的基础上,推进木耳、香菇等菌类和草莓、蓝莓等果蔬加工。支持企业在初级加工的基础上开展精深加工,加大研发和技术引进力度,重点推进即食咸菜、饮料、焙烤食品、保健品等菌类深加工产品,果酱、果汁饮料、冻干粉、花青素、保健品等草莓、蓝莓深加工产品以及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粉末蔬菜、即食蔬菜等蔬菜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使菌类及果蔬加工业的经济发展迈入新台阶。(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3.大力发展建筑及其配套产业和装备制造业。

培育发展建筑及其配套产业。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发展方向,积极布局关键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建筑及其配套产业,引进一批高资质建筑企业和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企业,深化与江苏绿可、碧桂园、中如建工等企业合作,建设建材产业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谋划建设建筑业配套产业园,打造“五厂两站一中心一基地”,(建筑产业化工厂、机电一体化工厂、绿色新型模架工厂、高新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制造工厂、装饰部品和预制工厂、新型建筑装备租赁站、建筑材料物流站、绿色建筑科技孵化中心和建筑人才培训基地),围绕商砼、干粉砂浆、水泥物流销售,引进苏州绿可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推动投资3亿元占地400亩的建筑业配套园区起步区建设,启动投资10亿元的赛柏斯新型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推动中国建材、中联重科、北京住总等企业谋划建材生产项目。(责任部门:市工信局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布局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等制造装备,同时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打造成为梅河口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开放招商,吸引国内外在细分领域规模、实力、技术、品牌、市场优势比较明显的龙头企业落子布局,形成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格局。聚焦“旗E春城 旗动吉林”工作目标,全力以赴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引进西奥电梯东北销售总部落户。深化与长春汽开区、旭阳集团、北汽集团、上海申龙客车、青岛双星合作,加快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推进上海申龙(梅河口)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项目。(责任部门:市工信局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4.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巩固扩大弘业钢管、跃兴公司等新材料、专利产品的市场份额,培育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有地位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加快吉林省梅河口市新能源产业基地、梅河口市秸秆能源化利用、华电集团30MW乡村振兴风电项目、中能建投梅河口市300MW风电等项目建设;发展环保产业,推进环保产业园、纳米过滤膜材料制备及成套膜设备制造基地、吉林省泽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生态环保、吉林双泰秸秆利用有限公司秸秆纤维素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信息产业。以软件开发及应用、大数据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重点培育“互联网+医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5G+”等新兴产业,培育引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经济新增长点。(责任部门:市工信局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三)打造全域旅游,支撑东部环线发展。

1.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依托梅河口市山水生态、历史人文、特色产业三大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作为“环长白山生态休闲观光圈”西北部重要的节点城市的区位交通优势,打造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中的优质休闲度假名城,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编制《梅河口市西部旅游环线规划》,通过连点、划线、成片的方式,整合梅河口市西部文旅资源,打造形成特色文旅品牌。主动对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深化对接合作,将梅河口市打造成长春市的后花园和会客厅。提升梅河品牌形象,推进世基啤酒生态城、五奎山第五世界旅游度假区项目、天宝国际颐养冰雪旅游城等项目,着力构建工业旅游、商贸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老、休闲农业、民俗文化旅游体系,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强化城市中心区旅游集散核心功能,建设202国道休闲景观带,提升北中南三大旅游功能区,着力构建“一城引领、两翼齐飞”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责任部门:市旅游服务中心、市卫健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2.打造生态避暑休闲旅游。

借助“清爽吉林·22℃的夏天”的品牌优势,深度挖掘梅河口市山脉、森林、江河、湖泊、湿地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休闲、消夏避暑旅游产品,培育生态精品线路,发展生态避暑休闲旅游。依托本市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森林健身、森林探险、森林娱乐、徒步野营等森林旅游产品,推进五奎山、鸡冠山、杏岭、玫瑰山等森林养生休闲度假项目建设。整体连片开发水系资源,开展水上观光、水上赛事、滨水休闲、湿地观光等旅游活动,重点推进磨盘湖水库、辉发河湿地公园、辉发河休闲带旅游项目建设。围绕高山避暑、乡村避暑、森林避暑、滨水避暑,推出各种特色避暑主题活动,打造集旅游、避暑、休闲、研学、美食、音乐、养生于一体的生态避暑休闲旅游。(责任部门:市旅游服务中心、市文旅局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3.发展特色健康养生旅游。

充分依托梅河口市优良的生态资源和医药健康产业基础,推动旅游与健康养老、康体休闲等融合发展,发展以中医药文化和健康养生为主线的特色健康养生旅游。结合梅河口中草药基地开发,探索打造集科技农业、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养生观赏基地,开发养生授课、名医问诊、慢活吧、养生茶楼和药膳养生餐厅旅游产品。加强与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中医特色治疗、康复理疗、针灸推拿、人工按摩等诊疗项目,努力打造康复疗养、养生保健、药膳食疗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基地。重点推进南山生态城、鸡冠山、五奎山等项目建设。(责任部门:市文旅局、市卫健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4.推进历史文化旅游发展。

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适度开发,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依托五奎山风景区、鸡冠山、磨盘湖水库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运动、特色民宿等旅游产品;依托东北局梅河口会议旧址,开发爱国教育、军事科教、户外拓展等旅游产品,打造梅河口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九龙口古迹、金代摩崖石刻、碱水石棚墓群,大力挖掘金代文化、碑刻文化等,讲好梅河口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故事;保护海龙古镇的原始风貌,以老街巷、老房子、老石板路、老物件等为重要载体,开发具有古镇文化的民宿客栈、特色餐饮、精品酒店、文化演艺等旅游产品,打造以文化体验、民俗休闲、养生养老为主要功能的文化旅游区。(责任部门:市旅游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5.拓展旅游业发展新领域。

结合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立足梅河口市实际,推进“旅游+”行动,培育新型旅游业态,拓展旅游业发展新领域。“旅游+小镇”,推动旅游与小镇建设融合发展,加强旅游小镇服务设施、特色风味饮食街、特色旅游文化(商品)街区、特色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打造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生态度假、运动体验功能于一体的莲河小镇,打造湾龙乡、小杨乡目的地型旅游镇,打造海龙镇服务型旅游镇,打造山城镇门户型旅游镇。“旅游+现代农业”,充分利用乡村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开发农事体验、农家乐、休闲民宿、田园观光等旅游产品,开发现代农业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体育”,利用山脉、水系、冰雪等资源,推动“旅游+体育”发展,开发水上运动、冰上运动、越野徒步、攀岩、越野赛车、滑雪等旅游产品,不断丰富特色体育旅游产品供给。(责任部门:市旅游服务中心、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6.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打造梅河口市旅游集散中心,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加强旅游小镇、重点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集散服务。依托交通路网和水系分布,加强景点、乡村整合规划和沿线旅游景区、特色风情村镇、旅游营地、驿站和绿道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打造202国道休闲景观带和辉发河滨水休闲带。加快旅游营地驿站建设,开发自驾车露营旅游产品,推出一批特色主题自驾旅游线路。推进“绿道+骑行公路”慢行系统建设,完善慢行系统功能设施,打造连通梅河口城区的生态绿道网络。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加快重点旅游厕所改扩建,提升旅游厕所特色,实现城乡旅游厕所全覆盖。加快建设“智慧梅河口”,搭建梅河口市智慧旅游虚拟平台,对接全省的旅游大数据平台,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标志标识建设,完善旅游交通和公共服务标识系统,推进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标准化,形成良好的自助旅游环境。完善旅游停车场建设,合理布局各类旅游停车场网点,确保停车场的规模和游客承载量相适应。(责任部门:市旅游服务中心、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7.提升旅游发展要素水平。

提升餐饮业发展品质,注重依托梅河口市果仁、食用菌、山野菜以及绿优米、蔬菜、畜禽等,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菜品,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小吃,推出金牌小吃,打造梅河口特色餐饮品牌。发展新型住宿业,支持依托生态资源、乡村资源和景区景点,发展以当地特色文化为主题的精品度假村、乡村主题酒店、精品民宿、帐篷酒店、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新型住宿业态。打造梅河人家品牌住宿。优化旅行社业,鼓励在线旅游企业进行全产业链运营,提高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传统旅行社转型发展,支持旅行社服务网络进社区、进农村。(责任部门:市旅游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8.实施旅游绿色发展战略。

践行绿色旅游消费观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引导旅游者低碳出行,大力推广公共交通、骑行或徒步等绿色生态出行方式,鼓励景区、酒店、饭店等采用节能、轻型、可回收的材料设备,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加强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和修复,发展生态旅游。不断加强旅游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涉旅路边、河边、湖边达到美化、绿化、洁化。加大对景区及主要旅游景点的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对景区环境卫生保洁不到位的现象进行整治,有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绿色引领旅游发展。(责任部门:市旅游服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四)构建优质交通网,拓展白松长通至辽宁大通道功能。

1.大力推进铁路建设。

积极对接谋划建设长春-辽源-梅河-通化客运专线,加快四平-梅河-通化电气化铁路改造和建设,推进沈吉线扩能改造,与已有线路整合形成连接环渤海地区和沈阳、长吉都市圈的高速铁路网。(责任部门:市发改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2.加速完备公路网络。

构建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支线公路为基础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能力充分的公路网。改造干线公路,提高路况水平;加快实施东环绕越线、国道黑大线、梅辉一级公路等公路项目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旅游路提档升级,形成连结市、乡镇、村的优质交通网,建设卫星城市。(责任部门:市交通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等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3.提升运输服务品质。

推进交通枢纽换乘衔接服务。以实现乘客便捷出行和货物高效集疏运为出发点,完善综合交通枢纽的换乘和衔接功能。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提高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服务水平和集散效率。完善梅河口市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优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布局,完善设施功能;依托旅游服务公司、旅游交通公司等,完善班线客运、包车客运、汽车租赁、旅游接待等运输服务功能,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装备水平,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构建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各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运力储备,全面提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抢险打捞能力。(责任部门:市交通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4.积极发展绿色交通。

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创建。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强力开展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机场等创建活动。在铁路、公路沿线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倡导生态选线选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保护工程措施,合理选用降低生态影响的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尽量少填少挖,追求取弃平衡。实施交通廊道绿化行动。落实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广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在铁路、公路沿线大力开展绿化美化行动,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支撑生态廊道构建。联合旅游等部门健全交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打造旅游风景道,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责任部门:市交通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5.加快通用机场建设。

加快推进梅河口通用机场前期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外联系。(责任部门:市发改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五)夯实农业基础,助力构建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

1.推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确保粮食安全,全力保障“米袋子”。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优质粮食工程,立足国家级绿优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基础,充分发挥“梅河大米”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优势,依托丰源优品米业集团,扩大优质稻米种植面积,推进稻米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集中连片流转小杨乡、山城镇、中和镇等海龙水库流域内水田面积5万亩,高标准建设绿优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2.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充分保障“菜篮子”“肉库”。加快培育1万户家庭农场、1万户庭院经济示范户,发挥其带头引领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棚膜经济,依托山城镇、海龙镇及4个围城乡镇、6个沿202国道乡镇,打造环城及202线的棚膜经济带,发展蔬菜、瓜果等;采取专项债、政府补助、经营主体自筹等方式,建设1000亩冷棚、1000亩暖棚。支持设施园艺规模园区建设,蔬菜大地种植达到10万亩。发展壮大现代畜牧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贯彻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加强肉牛强乡强村建设,抓好生猪、蛋鸡、长白飞鸭、梅花鹿等特色养殖,发展养殖100万头品牌猪、100万只品牌鸡和10万头牛。(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3.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与农特产品产业发展基础,优化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引导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变,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提升规模化种植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水平。依托双兴木耳、山城镇香菇产业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建设食用菌产业强县。加快发展红松果林基地,发展矮化红松林7万亩、红松果林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完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全链条,争创省级特色产品优势区和果仁现代农业产业园。(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4.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大力培育终端型农产品加工业、体验型乡村旅游业、智慧型农产品电子商务、循环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实施农旅融合创建工程,探索创新“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园区,以山城镇、海龙镇、红梅镇、李炉乡、曙光镇、新合镇、小杨乡、吉乐乡等为乡村旅游基点,根据资源优势及文化特色,发展乡村民宿,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打卡地”;立足稻米、香菇、木耳、果仁等优势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品优势区、一二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一批以生态种植、加工贸易、休闲旅游、文化展示、康养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园区;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以果仁、大米、畜产品等产业为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集群。(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文旅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5.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

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保障粮食产能、恢复提升耕地质量、促进黑土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分区分类探索保护利用模式,低山区固土保肥区以减少地表径流为主,低于25度的坡耕地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免耕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环坡打垄等措施;堆积平原提质增肥区以防止土壤肥力退化为主,推广深翻深松、免耕或少耕、秸秆还田、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科学轮作、养分调控、测土施肥等综合配套技术,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有效提升耕地地力。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还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绿色生产方式推行、农田防护林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构建等工作,坚持工程、农艺、生物措施相结合,逐步改善黑土耕地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6.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优先在“两区”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农田灌排设施、机耕道路、输配电设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增强耕地的稳产增产能力。推进建设现代经济作物产业标准化基地、粮食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基地、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等。支持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以奖代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田灌排体系,兴建微水池、提灌站、连通微水池的配套渠系等工程。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现有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加强粮食主产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兴建、提升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水利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梅河口市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梅河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督促落实,协议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综合调度各方面工作开展情况,推动落实本方案的各项任务。

(二)强化责任分工。围绕《战略》和本方案的实施,强化责任主体,确定牵头部门和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落实、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配合“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本方案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实。

(三)加大政策支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配套政策》,积极落实关于支持长春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发展规划实施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发展规划实施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双线”规划实施的若干政策和关于推进“双通道”规划实施的若干政策,争取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举措,推动项目实施,在用地、财税、金融、市场、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创新政策机制,在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交通等重点领域先试先行,有效推动本方案实施。

(四)加强监督考核。加强本方案实施的监督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和评价制度,将方案落实及发展成效纳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定期组织开展实施情况汇报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注意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及时公开方案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监督。

政策解读:关于《梅河口市“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