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炉乡党委、政府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充分发扬“互联网+”平台功能,实现了工作方法创新,干部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为实现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翅膀。
“互联网+绩效”求创新提效率。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要,李炉乡以新时代传习所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共投入资金55万元,为互联网远程教育量身定制,普遍安装了LED屏、投影录像仪、组合音响等设备,建成信息共享阅览室、电子商务服务室,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个乡级和10个村级服务站,实现乡、村、农户宽带连接、信息网络全覆盖。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手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变以专人讲课授课为主的单边学习方式为讲看结合、多渠道阅览,丰富了学习教育内容。二是变光靠开会部署总结工作为网上跟踪调度,节约了财力,缩短了办事周期。三是增加了各项应急工作的处置方式,如防火、防汛、防灾等急难险情况,采取深入实际与信息传递相结合,第一时间即可解决,提高了办事效率。
“互联网+理论知识”转方式提水平。一是集中学习传知识。去冬今春以来,通过开展远程教育,先后播放党的十九大等重要会议现场实况,播放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及科教和安全法规等专题片55场,组织集中收看理论学习辅导讲座110场,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可达4500人次,80%的学员写了观后感和学习笔记。二是分散自学重实效。全方位开办“e支部”微信网课堂,全乡353名党员干部在丰富多彩的课堂里,采取灵活便捷的方式,个人每月学习5小时以上,乡党委定期检查各支部党员学习情况,及时指导学习。三是交流互动练本领。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妇女日等信息交流活动55场,实行信息共享工程免费开放日110天,通过互联网促进大家多角度交流互动,提高了理论水平,练就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互联网+社会化服务”全程服务群众。乡党委为各村服务站统一制定服务规则,落实1名专职电商办事员,选派2名乡干部为驻村联络员。遵循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原则,各服务站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确保群众“只跑一次”。对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往来缴费,如水费、电费、手机宽带费、医保社保缴费等做到网上办、马上办;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商品,如家用电器、小商品、装修材料、农用生产资料等做到预约办、按期办;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组织实行网上全程帮办。位于永强村的“智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市乡重点项目,该公司坚持绿色发展观念,集蔬菜、瓜果、花卉、养殖、园林为一体,成为闻名省内外的现代农业生产合作社。公司建成之初,乡党委便迅即在此成立了电商服务站,选派专人服务管理,专门为公司的绿色农产品梳妆打扮,营销宣传,使公司生产有序,销售火爆,始终保持日产日销8000公斤产品的能力,远销省内外,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为300多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李炉乡高标准建好互联网,全方位用好互联网,为实现乡村振兴插上了信息化翅膀,助力农民踏上新时代飞驰的快车,奔向美好灿烂的未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