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梅河口市2021年收支决算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决算情况
2021年,面对疫情、经济、政策性减收因素叠加影响,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财政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决算情况良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收入情况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收入39.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3%,同比增加3.7亿元,增长10.4%。
分部门完成情况:税务部门30.2亿元,完成预算的88.7%,同比增加0.8亿元,增长2.7%。财政部门8.9亿元,完成预算的178.9%,同比增加2.9亿元,增长47.3%,主要是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增加较多。
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25.8亿元,完成预算的102.2%,同比增加1.7亿元,增长6.9%。与原报告数相比增加0.5亿元,主要是收入结构变化,国有资产产权转让非税收入增加较多。
2.支出情况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6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5.7%,比上年减少7.4亿元,下降10.4%。
3.平衡情况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25.8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7.6亿元,债务转贷收入9.4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亿元,调入资金25.4亿元,上年结余1.9亿元,减去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5亿元,上解上级支出7亿元,债务还本支出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可用总财力为66.1亿元,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6亿元,结转下年支出2.5亿元相抵,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与十届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的预算执行数(以下简称原报告数)相比,一般公共预算总收支均增加1.1亿元,主要因为以下变动:收入方面,一是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增加0.5亿元;二是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加0.6亿元;支出方面,一是年末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公共卫生等资金结转下年支出增加1亿元;二是年底安排疫情防控支出增加0.1亿元。
本年度安排预备费支出0.6亿元,主要用于消费券地方配套、万人体育场项目建设、退役士兵待岗生活费。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4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31.3%,同比增加4.9亿元,增长31.3%,加上省补助收入0.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5.1亿元,上年结余16.7亿元,调入资金12.7亿元,减去上解支出0.5亿元,债务还本支出3.5亿元,调出资金11.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49.8亿元。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0.9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82.2%,同比增加17.1亿元,增长71.8%,加上年终结余8.9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49.8亿元。收支总计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支与原报告数相比均增加6.3亿元。收入方面:一是年末国有土地出让收入集中缴入导致增加4.9亿元;二是清理存量资金增加1.4亿元。支出方面:一是政府专项债券支出增加1.4亿元;二是调出资金增加9亿元;三是结转下年支出减少4.1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我市国有资本经营处于初创阶段,暂未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收入28.1亿元(与原报告相差15.9亿元,主要是本年度按照省要求准备期清算2014-2018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增加社会保险费及财政补贴收入),完成预算的193.8%,按可比口径同比减少0.3亿元,下降2.4%。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收入加上上年滚存结余收入9.2亿元(与原报告相差0.6亿元,原因是本年度工伤、失业保险纳入省统筹管理,结余收入上解省减少),收入总计37.3亿元。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支出27.7亿元(与原报告相差15.6亿元,主要是本年度按照省要求准备期清算2014-2018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增加支出15.9亿元),完成预算的228.9%,按可比口径同比增加1.4亿元,增长13.5%。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9.6亿元。
(五) 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1.政府债务余额情况。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26.9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余额124.7亿元,政府债务余额2.2亿元。
2.政府债务偿还情况。2021年全市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务本息10.9亿元,其中:本金7亿元;利息3.9亿元。
(六)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2021年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攻坚年,通过宣传、培训、评价、考核、公开等手段,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绩效管理成果日益显现,各部门绩效管理意识有所提升。一是构建起项目、政策、部门整体、政府运行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绩效管理格局。二是将事前绩效评估融入预算编制流程,将绩效管理延伸至事前决策环节,形成“项目入库有评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绩效常态化管理模式。三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整改、激励与问责制度,不断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机制,将绩效结果向社会逐步公开,进一步增强预算单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2021年预算执行及落实市人大会议决议情况
2021年,全市财税部门坚决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和批准的预算,全面落实各项财税政策,着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积极深化财税改革,努力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科学研判组织,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一是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决落实企业研发、小微企业优惠扩围等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创新发展。二是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强化财税部门协作,及时解决组织收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坚持收入组织原则,依法征税,严禁虚收空转、列收列支,严禁跑冒滴漏、偷逃税费,确保应收尽收,着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二)加强资金监管,落实直达资金惠企利民。加大直达资金管理机制的贯彻落实力度。一是严格按照“积极争取、部门联动、及时备案、快速直达”的工作思路,加快直达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二是在直达资金的使用上强化财政公共属性,以民生为要,切实加大对基层民生领域的保障力度,有效用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困难群众救助、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弥补社保基金收支缺口、企业贷款贴息等。三是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资金监管纵向到底,确保资金直达使用单位、直接惠企利民,防止挤占挪用、沉淀闲置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三)全力防疫纾困,助力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一是全力保障疫情支出,拨付资金1.5亿元用于疫情防控及驰援通化等相关支出。二是切实做好防疫资产和资金管理,简化防疫资产配置审批程序,及时做好疫情防控资金、物资跟踪和绩效评价工作。三是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援企纾困,2021年全市累计实现减税降费1.5亿元,增加了企业周转资金,增强了企业发展动力。四是拨付资金4亿元,支持农联社改制,处理不良资产,解决经营困难。五是拨付资金7.7亿元,用于入股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快速发展。
(四)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一是拨付医药企业发展扶持资金5.4亿元,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扩能改造。二是拨付资金0.1亿元,加大人才发展保障投入,专项用于人才引进支出。三是拨付资金1.2亿元,建设医药健康特色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器项目,支持产业升级,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拨付资金5.9亿元,支持构建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平台,推进江楠果蔬农产品批发及冷链物流项目,打造东北最大的农产品(果蔬)批发市场;拨付资金2.6亿元,支持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建成高新区健康食品产业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保障重点支出,切实兜牢“三保”支出底线。一是拨付资金15.8亿元,确保在职人员工资按时发放;拨付5.2亿元,及时补充发放养老金。二是拨付资金4.4亿元,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和质量提升,用于提高教师待遇、支持教育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拨付资金1亿元,用于体育场馆、图书馆、科技馆、规划展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等。四是拨付资金0.8亿元用于城乡低保,拨付资金1.8亿元用于困难群众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军人优待抚恤等,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四是拨付资金2.4亿元,持续加码老旧社区整治,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五是拨付资金0.9亿元,支持公交停保场建设和采购更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六是拨付资金1.7亿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惠农相关政策,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2021年,我市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较好,但在财政管理和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以及新冠肺炎影响,财政增收空间收窄,同时“三保”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预算平衡压力加大;二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预算刚性约束不强,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政府债务偿债压力逐年增大。近两年来我市政府债务进入偿债高峰期,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增长较快,化债难度逐年增大。对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当前财政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的姿态,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奋力谱写梅河新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新篇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