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凝神聚力抓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决心把梅河口建成“实力、活力、法治、幸福”的中等城市。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蓝图,做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大判断,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梅河口市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是围绕这个核心主题,结合梅河口实际,推动十九大精神在梅河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实践。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全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我市紧紧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的目标任务,着力发展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实现集中集群发展。去年以来,我市成功引进了康美药业、万达集团、紫鑫药业、北京龙之旅、泸州老窖、浙江物产中大、浙江传化物流等行业领军企业,开工建设了投资200亿元、占地1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城,投资105亿元、占地2.14平方公里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投资102亿元、占地4000亩的康美健康产业。今年,我市有9个新建项目列入全省“三早”行动,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康美健康产业项目列入全省重点推进的29个百亿元项目名单。下一步,我们围绕人民群众对富裕物质生活的向往,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贯穿十三五发展始终,举全市之力建设工业新城,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园区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通过实体经济发展,把梅河口打造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重要的增长极。
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按照十九大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我市围绕社会事业现代化的总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中打造吉林省东南部区域医疗、教育、文体“三个中心”建成县域领先、省内一流、辐射周边的医疗名城、文化名城、教育名城。累计投入163亿元,实施老城改造及街路改造,实施辉发河景观带、长白山植物园、体育公园、儿童公园、人民公园、南湖公园建设;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为目标,在绿化、亮化档次上求突破,城市绿地总面积987公顷,实现城区亮化无盲区、全覆盖。农村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农村危房改造、改水改厕、村部、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有硬化场地、文娱设备、文化长廊、健身路径、专人管理、文化队伍、特色活动项目的“七有”文化广场。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文娱活动室、农家书屋和农村信息资源共享点303个村全覆盖。
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内容。梅河口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名城创建工程。从去年开始,我市启动了“五城联创”活动,今年在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城的基础上,接受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并被全国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近期我市将参加全国精神文明表彰大会,接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颁奖。
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还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园林城,开工建设五奎山“禅修小镇”、康美健康小镇、中医药旅游小镇等特色小镇,努力把梅河口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生态和谐的全国知名、东北著名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