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高质量书写新时代“梅城”答卷。全市上下“一盘棋”,一条心;勤政务实,担当作为;你追我赶比服务,作风建设我先行,凝聚全面开启现代化城市建设新征程的强大动能。 市区景观带 总投资2.6亿元的江诚建国饭店,按照五星级酒店标准建设,预计11月对外开放。 生态宜居,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梅河口全面开启社会化保洁服务 美丽村庄,风景如画 辉发河湿地公园美丽景色 海龙湖湿地公园全景 人民公园建成后,成为市民休闲的又一个好去处 路畅环境美,永强村“颜值高” 康美健康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现场 梅河口工业新城,建设者正在进行外部装饰施工 杏岭镇壮观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场 梅河口市儿童公园欢乐水世界全景 作为梅河口市重大民生工程,体育公园自去年交付使用以来,多次承办大型演艺活动和体育赛事。此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五馆一中心”,都已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新建的华阳桥宽敞整洁,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便捷 巍峨的鸡冠山,因其状如一只报晓雄鸡头冠而得名,是活力之城梅河口的象征 秀美的磨盘湖,犹如一面粼粼闪光宝镜,辉映两岸青山美景,铺展出幸福之城希望的画卷。 奔腾的辉发河,绵延奔流,生生不息,哺育两岸万物,更奔涌着梅城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开启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新征程的不懈追求。 竞进有为,让发展“脱胎换骨” 国庆节前夕,随着梅河口市重点民生项目华阳桥、东环桥、海龙湖公园、人民公园集中竣工交付使用,这些工程部分作为今年全省“三早”项目,体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的“梅河速度”。这是梅河口市领导干部干在实处、率先垂范、勤勉务实所结的硕果;这更是全体党员干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担当作为的有力证明。 新梅河的每个地方都是风景,都能使人驻足。
为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梅河口市人民政府于9月30日在市烈士陵园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 此次活动由市直机关党工委书记梁清祥主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孙维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德才,市政府副市长王学伟,市政协副主席李储杰,65589部队副部队长张成元,及市直各部门机关干部、在校师生、驻梅部队官兵、老战士、烈士遗属代表及社会各界群众代表共千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先后进行了礼兵站位,升国旗、唱国歌,集体向烈士默哀,少先队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向烈士敬献花篮,瞻仰烈士纪念碑六项议程。 今天是国家第五个烈士纪念日,在市烈士陵园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向烈士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烈士精神,为培养全市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起源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发展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辖区居民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社区形成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12月27、28日,爱民社区和站前社区分别开展了评选活动。 12月27日上午,爱民社区开展"五德评选"、"文明家庭"、"社区好人"、"楼栋好人"评选表彰活动。 通过此次评选表彰活动,爱民社区进一步树立典型,倡导新风,大力弘扬道德传统文化,使群众认识到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让群众更好地为营造文明和谐、崇德尚善的良好社会风气发挥积极作用。 12月28日上午,站前社区表彰了优秀党员、优秀楼栋长、“五德”之星、优秀志愿者等奖项,并开展了“党建联盟共发展 喜迎元旦促和谐”迎新春联欢会,用歌舞声和欢笑声共贺新春。 联欢会中,站前社区表彰了优秀党员、优秀楼栋长、“五德”之星、优秀志愿者等多项奖项,既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又是对社区先进代表的鼓励,也进一步拉近党员与群众、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联系,真正体现为民办实事的宗旨,全力营造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好人评选活动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将唤起更多好人好事涌现。好人就在我们身边,好人的精神需要我们大家的学习。一个个平凡的人创造了让我们感动的人生经历,让我们为他们喝彩!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之根本。房地产市场管理处的吴春玲就是我们身边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吴春玲性格率真、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她的丈夫在民政局工作,常年带领工作人员奋斗在拆迁一线,儿子在外地上班,很少能抽出时间顾及家里的一切,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在吴春玲的肩上,她是家里起的最早睡得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和下班后挤时间照顾老人,陪老人去医院体检,照顾两位老人的饮食起居,公公已经80岁高龄,婆婆76岁,行动上不是很方便,但她却从没有怨言,她总说,照顾老人是她应该做的 2017年夏天,公公王成家老人胃口不好,饮食上需要特殊照顾,吴春领每天早晨早早起床为公公熬粥,做面食,然后给公公送去,照顾老人吃饭,老人平时吃的药物、爱吃的零食都是她去一一买回来,白天她还要上班,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那两个月她很多时候自己顾不上吃早饭,两位老人也把她当做亲女儿一样。 她用温情悉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为孩子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在长春建筑设计院工作,在单位的工作中也是起模范带头作用,他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是我最好的榜样,在我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劳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吴春玲作为房地产市场管理处一名普通的员工,负责交易科的档案管理工作,虽是很平凡的岗位,但却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到档案管理的有条不紊,确保建档、查档顺利进行,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为房地产交易业务的办理提供便利条件。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的行驶向幸福的彼岸。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礼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近日,我市受高温侵袭,最高温度达到34摄氏度,不少市民选择在室内避暑,而此时环卫工人们却依旧坚守在岗位上,顶着酷暑辛勤劳作。 我市的环卫工作由梅河口明日世基清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公司针对我市连日高温天气及缺水问题,采用新型作业方式、改变作业班制,既保证了我市的环境质量,也为环卫工人们提供了充分的后勤保障。 梅河口明日世基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300余人,各种作业车辆150余台,负责梅河口市672万平方米环卫作业面,市区一、二级道路10万延长米,另有景观带、老公园、植物园三个大的作业区和271个无物业小区。公司采取“夜间冲洗+机械清扫”等组合作业工艺,在降低作业成本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标准,达到除尘、降尘、抑尘、控尘的目的。在日常保洁方面,公司在重点区域、主次干道实行人工、机扫、清洗、保洁、监察的五位一体作业模式,在原有的清扫保洁的基础上,增加多频次车辆巡回保洁作业。在垃圾清运方面,公司将清运路线划分6个区域,早班6台压缩车分区集中清运,白天3台值班车循环作业清理垃圾点,实现生活垃圾密闭式收集,定时定点转运,有效避免垃圾二次落地、暴露和焚烧等问题。
诵读优秀经典,传承中华文化。7月25日上午,梅河口市首届“正大书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大赛预赛在市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举办。 本次比赛旨在深入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经典诵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全市人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赛分为少儿、青少年、成人三个参赛组别。151名参赛选手经过严格选拔,将有41名优秀选手晋级决赛。决赛及颁奖仪式将在27日举行。
王秀娟家庭,梅河口市福民街道高丽新村,家庭成员3人。她和丈夫都是普通的人民教师,共同经营一个家,用生活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用自己的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孝心和爱心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 多年来,王秀娟在村小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努力实践教学理念,建构新的教学工作思路,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数学课上凑十口决先掌握,再学数序与计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创新,识字歌诀认生字,再学拼音讲拼读,与现在的部编教材不谋而合;学校缺少科任教师,她总是主动兼课,从不喊累,决不应付。英语课中歌谣与图画辅助记单词,小目标大进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英语,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中扬长避短,多选择乡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如粮食果壳粘贴画,丝网花,衍纸,剪纸,折纸,不但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动手动脑,还用作品布置教室走廊,美化校园环境。学生的作品还被镇里选送到省里参加比赛。 二十几年中,也有很多次机会走出大山,她却一次次婉言谢绝选择了留守。这源于她对山里娃的牵挂与不舍,心甘情愿把爱留在大山深处。繁重的工作,让她的身体出了问题。她先后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综合征。寻医问药的十几年里,她把看病时间都选在了假期,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一节课,为了工作她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直到2018年9月27日一个小生命终于平安降生,圆了全家人的求子梦。作为42岁的高龄高危孕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每一样都会危及生命,在家人、学生的陪伴下,孩子顺利降生了。 她对工作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刻苦钻研,勇挑重担,甘当大山深处的育花人。22年如一日在村小工作,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她所执教的课获市、地级优质课,她被评为课改教研明星,市级师德先进个人。2011年9月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14年10月被梅河口市人民政府评为“十大感恩人物”,2014年12月被吉林省总工会评为“吉林好职工”;2015年2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2016年1月被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评为“吉林好人”;2018年9月被梅河口市教育局评为“名教师”;2019年4月被梅河口市妇联评为“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