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
项目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厂区内防渗旱厕,不外排;清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生产,不外排;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厂区防渗旱厕。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
废气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装卸粉尘、搅拌粉尘、筒仓粉尘、食堂油烟。
1、装卸粉尘
根据《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技术》中粒料的“逸散尘排放因子”,卸料的起尘量为 0.01kg/t粒料。则本项目卸料过程中起尘量为1.5/a。物料装卸过程均在密闭仓库内进行,装卸粉尘在装卸完成后大部分在装卸地点周围沉降,由于装卸过程中粉尘颗粒较大且仓库为密闭仓库,进出仓库车辆均随时关门,卸料装置处配备洒水喷淋设施,装卸完成后大部分粉尘由于重力作用沉降,类比国内其他相同类型的企业,通过无组织排放到车间外的粉尘量约为20%,因此物料装卸粉尘的排放量为0.3t/a。
2、搅拌粉尘
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原料在搅拌环节会产生粉尘,本项目在此工艺设有布袋除尘器,根据《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中3021、3022、3029水泥制品行业系数手册中粉尘产污系数计算,工业粉尘产污系数为0.13kg/t-产品,粉尘产生量约为24.96t/a。本项目年工作1600h,有组织产生量为23.712t/a,产生速率为14.82kg/h,产生浓度为494mg/m3,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此工序安装集气装置,产生的粉尘废气经布袋除尘器收集后回收利用。集气装置的集气率为95%,未被收集的粉尘无组织排放,排放量为1.248t/a,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99.5%,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5%),风机风量为30000m3/h,粉尘排放量为0.11856t/a,排放速率为0.0741kg/h,排放浓度为2.47mg/m3,经15m的排气筒高空排放,能够满足《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中标准要求。
3、筒仓粉尘
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原料在输送、储存环节会产生粉尘,本项目在此工艺设有布袋除尘器,根据《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中3021、3022、3029水泥制品行业系数手册中粉尘产污系数计算,工业粉尘产污系数为0.12kg/t-产品,则粉尘产生总量为23.04t/a,项目各筒仓各配备一套袋式除尘器,料仓采用密闭形式,除尘器紧密安装在仓顶,除尘器效率按99.5%计。含尘废气全部由除尘器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高空排放。则排放量0.10944t/a。排放速率为0.0684kg/h,浓度为2.28mg/m3。本项目共建设4个筒仓,4套布袋除尘器,4个15m高排气筒。
4、食堂油烟
本项目设食堂,用餐人数为50人,按人均耗油量10g/人·d,则食用油用量约100kg/a。炒菜时油烟挥发一般为用油量的1%~ 3%,本环评取2%,则油烟产生量为2.0kg/a,产生浓度为0.6mg/m³。食堂设有2个基准灶头,属小型规模。食堂需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油烟净化效率60%,则经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油烟总排放量为0.72kg/a。油烟净化器风机风量取5000m3/h·灶(每天运行3h),则油烟排放浓度为0.24mg/m3,低于《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标准中规定的限值2.0mg/m3,达标后的油烟废气通过专用烟道排放。
噪声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来自生产设备、风机、泵类等噪声,项目运营后,厂界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及4类标准,北侧靠近北环路执行4类标准、东侧、南侧、西侧执行2类标准。本项目实行一班制,夜间不进行运输和生产,项目运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减震、隔声等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及4类标准。
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除尘设备排出的除尘灰、生活垃圾、废布袋、沉淀池污泥、废机油等,均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除尘灰产生量约为46.524t/a,除尘灰回用于原料中不外排。
废布袋产生量约为1.5t/a,运至垃圾填埋场。
本项目生活垃圾每人每天排放0.5kg计,项目生活垃圾总产生量为5.0t/a。环评要求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可回收的再利用,不能回收的生活垃圾倒入垃圾箱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送往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
厨余垃圾产生量约为1.2t/a,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送往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
沉淀池沉渣根据企业提供资料,沉淀池沉渣产生量20t/a,为一般固废,经压滤后出售综合利用。
废机油产生量约为0.003t/a,由特定容器收集后,维修单位带走处理,废机油不在厂区留存,故不设置危废暂存间。
本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废机油属于“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900-214-08)”中的“车辆、机械维修和拆解过程中产生的 废发动机油、制动器油、自动变速器 油、齿轮油等废润滑油”由特定容器收集后,维修单位带走处理。
危险废物贮存容器需满足以下要求:
①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
②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
③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④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
⑤液体危险废物可注入开孔直径不超过 70mm 并有放气孔的桶中。
地下水、土壤分析
(1)防污原则
为防止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以及含污介质的下渗对厂区地下水造成污染,应从原料产品的储存、装卸、运输、生产、污染处理措施等各个环节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污染物泄/渗漏,同时对可能会泄漏到地表的区域采取一定的防渗措施。从而从源头到末端全方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预防措施
为防止物料、废物等跑、冒、滴、漏以及产生渗漏水污染地下水,特要求采取以下地下水防护措施: 工程分3个防渗区域,分别为重点、一般、非防渗区,由于本项目不含有地下建筑物,所以不含有重点防渗区,厂区内为一般防渗。具体如下:
①一般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包括生产区、料仓、及防渗旱厕等区域,采用抗渗等级不低于P1级的抗渗混凝土(渗透系数约0.4×10-7cm/s,厚度不低于20cm)硬化地面;
②非防渗区:非防渗区包括厂区绿化、门卫室及配电房等区域,不采取防渗措施 。
除此之外,工程仍需要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实施清洁生产及各类废物循环利用的具体方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防止污染物的跑冒漏滴,将污染物的泄露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2)设备和管道检修、拆卸时必须采取措施,应收集设备和管道中的残留物质,不得任意排放;
3)定期进行检漏监测及检修。强化各相关工程的转弯、承插、对接等处的防渗,作好隐蔽工程记录,强化防渗工程的环境管理;
4)必须定期进行检漏监测;
5)建立地下水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风险事故状态下应采取的封闭、截留等措施。
本项目运行后,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土壤产生污染,仅在厂区内防治污染措施非正常情况运行时,才会对土壤产生轻微影响。根据本项目的情况,提出以下过程防控措施:
1、本项目厂区内采取绿化措施,加大绿化面积,多种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阻止大气沉降对土壤带来的影响。
2、优化厂区内布局,厂区都进行地面硬化,以防止土壤环境污染。
3、根据本项目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求,将全厂除绿化场地外,采取地面硬化防渗措施,以防止对土壤造成污染。
经此措施后,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地下水、土壤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只要企业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有效的措施,项目运营期对地下水、土壤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建设使区域自然环境发生改变较小,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企业在全面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污染防治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污染物排放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项目建设可行。
|